立秋(8月7日)过后,意味开始迎来秋燥日子,天气虽不会一下子变得极为干燥,但中医药学主张按节气及时调适人体,防患未然,为免「秋老虎」干热气候有损健康,不妨按专家指引,微调饮食,滋阴减燥火。


  干燥天气最易令肺部出现肺燥、咳嗽等问题,注册中医师麦超常指,中医学上肺与皮肤有关,如肺部受损亦会令皮肤容易出现湿疹等病症,湿疹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容易病发,一是天气由湿变干燥、另一是由干燥变湿。因天气渐趋转凉,身体也易因肺燥而被细菌趁机入侵,形成中医学说上的燥邪。

  麦医师指,中医一般会处方润肺生血的药,因燥邪伤阴可引致血虚问题,而血气不足亦会对皮肤造成损害,故选用当归、生地及熟地等中药材比较适合(当归性质较热,应视乎个人体质是否适合而使用),亦可饮用以南北杏、雪梨、红枣等煲煮的润肺补血汤水。

  日常饮食方面,若体质本身易受秋燥影响,那偏阳性的煎炸类食物当然不宜多吃。不过,即使身体属「燥底」,若不断吃属性寒凉食物也未必适合,「因秋燥和体质偏热是有所不同的,许多人在秋燥天缺水,是水分不足而非火太旺,所以吃寒凉食物未必适合。加上中医有『阳则生血』的法则,阳气可左右脾胃功能运作。若因燥热而过度食寒性食物,便有机会过犹不及,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。」

  说起寒性食物,秋天当造肥美的蟹和蚝也属此列,麦医师认为少吃为妙。「很多香港人都不适宜食蟹、蚝,因他们常困在冷气房、又爱喝冷饮及少晒太阳,绝大部分都属体质偏寒居多,一旦再吃蟹、蚝等寒性食物,很容易引起阳气不足及湿重等问题。」麦医师称。有人会在吃蟹后用紫苏叶加姜冲水饮,以驱走寒气及蟹毒,麦医师强调不建议这做法,因此法等同弄伤身体后,再加以治理,始终有损健康,他认为体质寒凉人士还是少吃蟹、蚝为佳。

        麦医师说:「燥邪常见症状包括口鼻干燥、咽干口渴、皮肤干涩,甚至爆裂、小便短少及大便干结等。」然而,现时本港天气反复,传统气节的天气状况或不及以往明显,或延迟「现身」,因此讲求季节饮食养身前,还是要先留意实际天气情况,以及个人体质,才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案。若体质本已偏湿,秋燥时便毋须刻意吃滋润食物,因秋日干燥气候本就可助其祛湿,若这类人士再吃滋润食物令湿不能去,反而不利身体健康。」

  饮食方面,秋季于五行上属金,在五脏六腑中以肺属金,故饮食主要以润肺为主,例如南北杏、苹果及猪肺等。麦医师指,不少人会选饮雪梨水润肺,惟雪梨相对偏寒,他建议患病人士应以苹果取代。他又补充,秋燥易令肺部受损的同时也会有碍大肠机能,因中医学上两脏会互相影响,使人体易出现大便秘结及大便不畅,如须润肠通便,可适量食用芝麻糊,但他提醒大家,坊间的芝麻糊制作时多会先炒一下芝麻,故燥热人士不太适合多吃。

  对抗秋燥,也须注意作息,由于秋天日照时间开始慢慢减少,故睡眠时间也须慢慢加长,应早睡及较夏季晚一点起床为宜。

  随季度转变,由夏入秋时的温差变化,加上湿度的改变,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,通常会引致鼻敏感或伤风感冒。资深营养师黄荣俊表示,维他命A、E、C、B杂、胡萝卜素、奥米加三及EPA等,都是抑制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营养素,例如维他命A及胡萝卜素可强化上呼吸道表皮黏膜,因此可多吃富含维他命A的食物,包括南瓜、西红柿等,或可进食木瓜及芒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。

  若想在转季时增强抵抗力,便要先补充足够维他命C,因为维他命C具有增加免疫系统机能、增强抵抗力,助抗伤风、感冒等功效。建议可适量进食橙、奇异果等水果。此外,维他命B杂可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,以及抵抗炎症等。除了肉类外,不少谷类食物如糙米、燕麦片等均含丰富维他命B杂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多人都担心入秋便会令新陈代谢率变慢,其实香港由夏入秋时分的温度,较少有很明显的大改变,因此血液循环及身体代谢快速率亦不会太显著地下降。黄荣俊表示,反而要小心湿度改变易令身体变得干燥,因此须多注意补水,例如多吃水分丰富的水果如西瓜、雪梨等。」要保湿当然亦应多饮水,但须注意浓茶及咖啡均可引起脱水问题,故应尽量少喝。
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