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癌治疗后必知5提醒 权威医师一次解答

乳癌权威医师陈训彻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乳癌治疗后,该如何正确追踪?当癌症逐渐成为慢性病,有哪些併发症要特别留心?30年乳癌权威医师陈训彻在《康健》癌症论坛一次解答。

《康健杂志》4月20日举办第五届癌症论坛,以「癌症终生管理」为主题,乳癌场次中,邀请到长庚医院顾问级乳房外科主治医师陈训彻分享乳癌术后,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问题。

台湾女性乳癌的发生率逐年提升,2016年有12671人罹患乳癌,而目前全台乳癌存活者预估有近18万人,如何做好终生管理,陈训彻有5点提醒:

提醒一:控制体重,不要变胖

「乳癌治疗后,第一个要求是不要变胖,」陈训彻说,停经后的肥胖与乳癌风险有关联性,因此控制体重可以增加存活率、减少副作用,建议从运动、饮食、生活作息调整。

研究指出,停经后的肥胖会增加34%的乳癌死亡率,尤其在动情素受体阳性的患者,会增加31%的再发率。

另外,也要尽量避免甜食、烧烤、加工食品,以减少体内的糖化终产物。糖化终产物会使动情素受体阳性细胞磷酸化,产生对荷尔蒙抑制剂泰莫西芬的抗药性。

运动则可降低体内的动情素浓度,提高氧气消耗量,降低死亡与复发率。最理想的可以从事每周2次重量训练、150分钟中度运动,及75分钟较剧烈的运动。


提醒二:不要做超过常规的检查


担心复发或转移,术后追踪是关键,然而,检查并不是做愈多愈好。


陈训彻指出,有些病人会以为正子断层扫描(PET)无所不能、可以早期发现,定期门诊时会要求做;但没考虑到的是,检查过程中身体所承受的辐射量远高于单纯的乳房摄影,一次扫描辐射剂量就高出55倍。

愈来愈多研究发现,暴露在辐射的剂量愈高,得到癌症的风险也提升。

有研究指出,若是从30岁开始,每年单做乳房摄影,一生接触到约20个毫西弗,每十万个人有158个因照射辐射而罹癌。但若是30岁开始,每年做乳房摄影、骨头扫描、电脑断层,终生会接触到211个毫西弗,罹癌比例提高到十万分之2700。
「所以检查做愈多,并不是没有问题,得到癌症的机率会比较高,」陈训彻提醒。

他建议,每年1次乳房摄影或乳房超音波即可,就能早期发现,提高治癒率。而有家族史或是基因检测发现BRCA1、2突变者,才需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。

此外,时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,若有不舒服、疼痛、硬块、结节等,就要尽快就医,不要等到定期门诊时才看,才是真正能早期发现的方法。

提醒三:注意心血管功能异常

很多用蒽环类药物(如小红莓)、贺癌平、贺癌宁及大部分化疗药物、泰莫西芬、芳香环酶抑制剂,在使用5~10年之后,可能有心血管功能异常的状况出现。

当有感觉心脏不适时,要尽快去做心脏超音波,确认是否有这方面问题,陈训彻说。目前也有预防药物如ACE抑制剂、β受体阻断剂;此外,多做运动也能保护心血管功能正常。

提醒四:当心骨转移

乳癌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头,有患者担忧这是否等于无法治疗?陈训彻指出,不要把骨转移当成末期看,要更积极面对,寻找更好的治疗。
提醒五:靠日常练习,增强认知功能

常常有病友反应,化疗过后,觉得记忆力变差、变笨,而心情低落。但陈训彻认为,真正原因多半是自己选择放空,或经常处于焦虑情绪所致。

他指出,不要罹癌后,就觉得什麽都没关係、交给别人管就好。要练习强迫自己记忆,像是管理自己的钱、把重要事情写记事本,「最重要的是不要跟人隔绝,」如同今天来听论坛的病友们。别把自己孤立起来,多接触人群,就能增加认知功能。

多运动、饮食营养均衡、生活作息正常、适度排解压力,仍是与癌共处的根本之道。当癌症变成慢性病,如何做好终生管理才是更大的课题。



===香港就医圣安唯===
提供香港看病服务,包括儿童疫苗,各类癌症/肿瘤,心脑血管疾病,胃肠肝脏科,内分泌及糖尿科,辅助生育(做试管),海外体检等。
圣安唯香港看病微信公众号:【海外看病】
圣安唯咨询热线:14775861787,微信号:14775861787



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