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肢髋关节病患——大人小孩常见
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【星岛日报报道】小儿髋关节错缝是指股骨头与髋臼窝之间发生微小移动,古籍中没有这种病名,中医骨伤科医师们在临牀中一般常称之为「胯骨骨错」或「环跳骨机枢错位」。从现代解剖学,髋关节错缝的发生是很难解释的,但临牀上此病的确存在,採用某些手法治疗可收疗效。不论中医、现代医学,目前对此症的发病机理尚无统一认识。故临牀上提出了很多病名:小儿髋关节扭伤、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、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等。

此病发生后,有些患者可自行恢复,但多数患者需要借助手法复位方可痊瘉,否则,可继发股骨头无菌坏死。发病年龄以五至十岁者多见,二至五岁者次之,十至十五岁更少,成人罕见。是儿童的多发病,并且女多于男,比例约为六比四。

此症成因可以因为进行一些活动或动作,例如当跳跌、滑倒、跳绳、跳沙发、跳弹牀、打球等时,使下肢过度外展或内收时,由于股骨头与髋臼的间隙增宽,关节腔内的负压力将关节滑膜或韧带嵌夹所致。或由于外力伤及下肢的内收或外展肌群,肌肉痉挛产生关节位置不正引致。局部的挤压、牵拉亦可造成供血不全,久之则可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所以早期诊断,及时治疗是此病的关键。

患者多有蹦、跳、滑、跌等伤史,学龄儿童多较活泼好动,一般都不能准确叙述痛因。患者伤肢髋关节疼痛,不敢屈髋活动,下肢略呈外展、外旋状,步态缓慢跛行,快走则跛行更明显,身体晃动。平卧牀上时,身体摆正时,侧可见骨盘倾斜,两腿长短不齐,膝盖及大腿内侧感不适,儿童通常可跛行玩耍,但当内收、外旋髋关节时疼痛则加剧。

可进行手法治疗,利用中医盘骨正骨手法将患侧复位,达到矫正整复错缝,改善长短脚问题。药物治疗可以外敷双栢散或外浸洗海桐皮外洗方,以舒筋通络、活血化瘀、消种消炎止痛。

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,经坐骨大孔向外,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,是髋关节的外旋肌。坐骨神经一般从梨状肌下缘出骨盘,在臀大肌下面降至大腿后面,并在该处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,传导小腿、足部的感觉及支配运动。梨状肌损伤在临牀腰腿痛的患者中有一定的比例,为常见损伤之一。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,或肩负重物、久站、久蹲,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,使该肌肌膜破裂或有部分肌束断裂、梨状肌出血、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。常可压逼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。因梨状肌的变性,后期常可变成一硬性条状肿块,压之疼痛,久之也可引起臀大肌、臀中肌萎缩。

明显徵状为有过度内外旋、外展病史后而出现坐骨神经痛,或臀部疼痛,髋内旋、内收受限,并可加重疼痛,俯卧位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。大腿内旋、外旋、牵拉坐骨神经的运动可加重疼痛,并出现放射痛。

可作手法治理,即梨状肌鬆解推拿手法,放鬆痉挛理顺僵硬的肌肉,达到舒筋活络止痛功效。进行药物治疗,根据临牀不同的证型按偏湿、偏热、偏寒及血瘀而分别给予宣痹汤、独活寄生汤、桃红四物汤等方加减施用,临牀上常配合全蝎、土鳖虫、地龙、僵蚕、虫类药使用。另可作针灸治疗,取穴梨状肌疼痛和僵硬部位、居骨翏穴、环跳穴、承扶穴等电留针三十分钟,可达到通络止痛解痉,此症以针灸治疗效果最好、最快。

===香港就医圣安唯===
提供香港看病服务,包括儿童疫苗,各类癌症/肿瘤,心脑血管疾病,胃肠肝脏科,内分泌及糖尿科,辅助生育(做试管),海外体检等。
圣安唯香港看病微信公众号:【海外看病】
圣安唯咨询热线:14775861787,微信号:14775861787

1